更有创新、富智慧地推进“浙品码”
时间:2021-11-19  
     
    浙江正在加快推进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集成改革,所有电动自行车上牌都需要扫码核验车辆、蓄电池的“浙品码”,未赋码车辆一律不得上牌。
 
    “浙品码”是数字化改革的制度创新,一车一码,汇集了生产、准入、监管、执法、消费、服务、评价等数据,实现电动自行车从生产、销售、登记、骑行、充停、维修到回收的全生命周期“一码统管”,一键溯源。
 
    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电动车经营者,无论是电动车厂家还是蓄电池企业,都对“浙品码”抱有极大的期望。全链条的信息可溯化,编制了一张“天罗地网”,无资质的劣质产品将无法再流入市场,违法企业也将无处遁形,既加速了劣质产品的出清,最大程度的保护了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,也规范了市场秩序,维护了正规企业的合法权益,推动全行业进一步地转型升级。
 
    浙江在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集成改革方面的先行先试,走到了全国前列。
 
    目前,浙品码目前只在浙江试点,而头部的整车企业和电池企业,则是全国化的产能布局,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单独为在浙江市场销售的车辆和电池赋码,已然增加了成本。如果试点成功,后期在更多的省份推广,必然有类似于“浙品码”的“苏品码”“鲁品码”等等出现,如果各省之间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标准,编码规不一致,企业会无所适从,一条生产线,一个打码机,无法打出若干个码。
 
    即便能打出了若干个码。在销售过程中,难免会出现本应属于A省的车辆出现在了B省,则不被认可或遭处罚,给经销商带来巨大困扰。
 
    7月18日,两辆电动车在经过杭州玉皇山路时,其中一辆爆炸起火,父女两人被严重烧伤,其中父亲全身95%烧伤,7岁的女儿伤势更重,至今尚未脱离生命危险。
 
    杭州“718”电动车起火事件,牵动了全社会的心,消防部门已经判断起火原因与其锂电池故障有关。基于此,浙江快速启动了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集成改革,推出浙品码,实现车辆生产到销售到售后的全链路可溯源。
 
    浙品码通过数字化手段,既可以杜绝不规范的产品流入市场,也能实现事故发生后的可追溯问题,这点毋庸置疑。
 
    电池起火的原因很多,有电池质量问题,有充电器适配问题,也有电池本身的材料和结构问题。综合来看,铅蓄电池的安全性优于锂电池。
 
    即便是执电动汽车之牛耳的特斯拉,因锂电池故障而起火自燃的事件也有发生。反观有160多年历史的铅蓄电池,因其技术成熟,爆炸和自燃的概率极低。
 
    电动车用的铅蓄电池,市场上有两种规格型号,一种是小容量的12Ah,一种是容量较大的20Ah。12Ah一次充电可以行驶1.5小时,约30到30公里;20Ah一次充电则可以行驶2.5小时,约50公里以上。
 
    随着城市范围的扩大,以及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,老百姓的出行半径增加了,更多的使用20Ah的电池。由于《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》对整车质量限制在55公斤,配载20Ah铅蓄电池的电动自行车,很多属于“超标车”。
 
    一码通管,则所谓的铅蓄电池“超标车”不能上牌,不能上路,客观上,会把锂电池电动车“揠苗助长”。一旦锂电池电动车大量涌向市场,难免良莠不齐,杂牌电池充斥其间,事故概率也会相应增加。
 
    改革的新生事物需要探索,探索精神是最宝贵的。对电动车和电池厂家而言,需要尽快按照“浙品码”的要求,全力以赴加快推出符合规则的产品,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性;对市场而言,要将产品安全放在首位,尊重消费者的需求;对监管部门而言,要更富有创新性的智慧,更大的探索精神,真正把改革推向深入。
 
    三方形成合力,让百姓满意,市场规范,产业发展,最终实现多赢,让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集成改革取得实效,惠及社会。
 
 
 

    免责声明:本文系转载自网络,发布本文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,另: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站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投资理财需谨慎,切勿轻信投资承诺,本站与任何网上投资行为无关。

中国财经网 : www.fecn.net    责任编辑 : 28
【已有 0 位网友发表看法,点击查看>>
相关新闻
发帖
已有 0 条 跟帖
还没有账号,马上 注册>>
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的看法,不代表中国财经网立场。
新闻评论排行
新闻图片推荐
新闻24小时点击排行榜
专题
中国财经网-环球经济网门户版权所有 ©2010-2021  北京市公安局国际联网备案号:11010802036341  
京ICP备10217062号-2 Powered by fecn inc